要害詞:張愛玲 柯靈 文人來往
“張愛玲登上文壇固然好事多磨,不到二十五歲就已走紅四十年月十里洋場,但那時欣賞她的才幹的幾位資深編纂也不克不及不提,那就是掌管《紫羅蘭》的周瘦鵑、掌管《萬象》的柯靈和掌管《古今》的周黎庵教學場地。”那么,柯靈與張愛玲畢竟是什么關系?只是編者與作者的關系嗎?柯靈關于張愛玲及其作品,又有哪些詳細的評論?柯靈在張愛玲的研討史和傳佈史上畢竟施展了如何的感化?這是我們在研討柯靈的文學批駁時,不克不及不思慮的題目。
解讀柯靈的張愛玲不雅,柯靈的名篇《遠寄張愛玲》無疑是最經典的研討文本,也最受追蹤關心。但過去很少有研討者留意到柯靈在給劉以鬯、黃繼持、傅葆石、胡楊、李開弟、陳子善等人的手札中屢次說起張愛玲,這就為我們的研討供給了一個新的視角:柯靈手札中的張愛玲。
一
《柯靈文集》收錄的柯靈給《噴鼻港文學》主編劉以鬯的手札合計52通,此中稀有通是有關《遠寄張愛玲》的,分辨摘錄如下:
1984年11月27日:“囑寫稿寄奉,不知適用否?不當處請刪改。刊物何時問世,乞多賜一、二份,感感。國際《唸書》知有此文,請求同時頒發(我想可以略緩于《噴鼻港文藝》),不知可行否?乞見教。弟此刻京餐與加入35周年片子回想學術會商會,十仲春初返滬。”
1984年11月27日:“前囑寫稿,已于本日午前寄出,標題是《遠寄張愛玲》。由於我日前正在北京閉會,住西郊,較為僻遠,郵局不收港郵;是以改寄深圳轉《至公報》,請潘際炯兄轉給你,接信后請你向他洽取吧。”
1984年12月27日:“我正在北京,餐與加入有關作家協會的會。來信昨晚才從上海轉來。《遠寄》文中,有不伏水土處,請廉價處置。應刪則刪。我對海內唸書界缺少清楚,此弊自知不免。但很想聽聽我兄對拙文的看法,頒發后有何反映,也乞告知。創刊號問世,盼惠賜一讀。《唸書》月刊我將盡量壓遲給稿,如他們以為不當,作為《噴鼻港文學》公用最好。”
1985年2月11日:“關于張愛玲文,茲已交《唸書》,估量當刊于四月或蒲月號,當有害于《噴鼻港文學》。此文兄刪改甚妥,國際頒發稿,亦已據此稍作刪芟。註銷后有何反映,便乞見教。”
1985年7月21日:“《遠寄張愛玲》一文,《唸書》《收獲》先后轉錄發載了。《傳奇》傳聞有兩三處重印(包含國民文學出書社)。”
1985年8月11日:“遠寄張愛玲小文頒發后,《傳奇》已于上海書店影印問世,國民出書社也已見市場行銷,有兩本全集要出,都請求將此文代序。比來又因《唸書》《收獲》接踵頒發此文,得張愛玲姑母來信約見。擬請兄代購第二期《噴鼻港文學》以贈之。”
《遠寄張愛玲》最後頒發于1985年2月的《噴鼻港文學》第2期,文末注明“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脫稿于北京頤和園附近”。
《遠寄張愛玲》柯靈手稿
陳子善著文對《遠寄張愛玲》的分歧版本作了剖析,筆者在此基本上,聯合柯靈給劉以鬯的手札,對《遠寄張愛玲》在邊疆及港臺地域的刊物上頒發經過歷程作近一個步驟梳理:
第一,《遠寄張愛玲》是柯靈應《噴鼻港文學》主編劉以鬯的邀約才寫的;
第二,《遠寄張愛玲》是柯靈在北京餐與加入“新中國35周年片子回想學術會商會”(該會于1984年11月20日至12月3日由中國片子藝術研討中間舉行)時在北京西郊的京西賓館寫就的,1984年11月27日上午將稿子郵寄深圳,經由過程《至公報》的潘際炯轉交給劉以鬯;
第三,劉以鬯收到稿子后依照柯靈的請求“復一短箋”。柯靈在北京餐與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年夜會,遲至1984年12月26日晚才收到從上海轉來的劉以鬯的回信。劉以鬯提出稿件需求刪改,柯靈回應版主“有不伏水土處,請廉價處置,應刪則刪”。是以,《噴鼻港文學》第2期註銷的《遠寄張愛玲》,并非柯靈寄來的原稿,而是經劉以鬯的刪改與處置才刊發的;
第四,1985年4月《唸書》第4期註銷的《遠寄張愛玲》是柯靈在劉以鬯對原稿“不伏水土處”作了處置的基本上,又“稍作刪芟”而成的;
第五, 1985年5月《收獲》第3期註銷的《遠寄張愛玲》是柯靈在《唸書》版的基本上,將“個體字句”“略有修改”才定稿的。
此外,由鄭樹森給陳子善的信可知,是鄭樹森征得柯靈的批准,將原稿作了部門刪改,并“另作大批文字調劑”,才在1987年3月號臺灣《結合文學》第29期“張愛玲專輯”刊發《遠寄張愛玲》的。至于柯靈給鄭樹森的原稿畢竟是哪個版本,筆者就不得而知了。
《遠寄張愛玲》除了在《噴鼻港文學》《唸書》《收獲》《結合文學》註銷,柯靈在1987年4月21日給傅葆石的信中還提到“傳聞美國華裔報紙曾轉錄發載此文,您如能查到,盼能告知報名和登載每日天期)”。
柯靈寫《遠寄張愛會議室出租玲》除了劉以鬯約稿,能否還有其他緣由?《遠寄張愛玲》頒發后,又有哪些反應?柯靈又是若何對待這些反應的呢?柯靈1991年2月14日給導演胡楊的信,為我們供給了謎底,摘錄如下:
四十年來,張愛玲在海內和港臺享有很高的名譽,臺灣還發生了不少所謂“張迷”,在她鋒芒畢露的年夜陸,卻反而鳴金收兵,近于湮滅。這種反差的構成,在很年夜水平上出于時期和周遭的狀況等客不雅緣由,也不消除由張愛玲瑜伽場地自己手造的客觀原因。改造開放以后,我覺得這種隔膜應當打破,明知妨礙依然不少,于1984年4月寫了《遠寄張愛玲》一文,在《唸書》雜志和《噴鼻港文學》同時頒發,有影響的《收獲》重刊了《金鎖記》。可喜的是由此很快惹起連鎖反映,國民文學出書社有關編纂部分當即從北京來了遠程德律風,表現預備出書《傳奇》:由於他們只要《傳奇》第一版本,接著又派專人來上海,向我借用舊躲該書增訂本加以復制。同時上海店以最快的速率,將《傳奇》1946年原版影印問世,列為“中國古代文學史參考材料”的一種。以后張愛玲的作品,就在全國好幾家出書社接踵出書……這種情形,并非出于偶爾,本來在我國新汗青時代以前,張愛玲的姓名和作品雖已在國際消散,卻仍有口碑傳播,很多文字喜好者爭相搜求。據我所知,年夜學理科研討生中以張愛玲為研討對象者即不止一人。凡此各種,正如埋在河床下的一片潛流,早已蘊有沖出空中的蓄勢。出書界的張愛玲熱,恰是順應了這種需求。
此外,柯靈1984年寫長文《遠寄張愛玲》“向張愛玲致以傑出的祝愿,親熱的問候”。現實上早在5年前,他在給劉以鬯的兩封信中曾經向張愛玲表達了“親熱的問候”(“尊文曾談到張愛玲,不知此君動定若何?二十余年前曾有各種傳聞,頗以才子為惜,惟愿其別來無恙耳”),并表達了向她約稿的意愿——“張愛玲此刻美國,你可否給她發一封信,代我請安。我也想代《文匯》約寫些美國通信,盼望她能批准。”
二
柯靈的手札中稀有封觸及《張愛玲文集》的出書這一話題。
柯靈在1991年2月14日給導演胡楊的信中寫道:“比來常君實同道自北京來信,向我先容了張愛玲的年輕研討者于青,由於她正在寫張愛玲評傳。和別的一位同志一起配合,打算由安徽文藝出書社編印張愛玲文集。”不外,于青終極給這本列傳起的名字是《天賦奇女——張愛玲》,1992年7月由花山文藝出書社出書。于青在“后記”中寫道:“在此謹向對此書的寫作提過提出、供給材料冊本等輔助的柯靈師長教師、張愛玲的姑父李開弟師長教師、陳子善師長教師、常君實師長教師、田仲濟導師等先輩和師長們表現誠信的感激。沒有他們的支撐和激勵,我很難完成這部評傳。”
筆者未能找到常君實給柯靈的來信,但榮幸的是,在華炎天禧·墨箋樓2016年12月23日至29日舉行的“翁同龢、張元濟、羅家倫、夏衍、唐弢、黃裳等名家手跡”專場找到了柯靈給常君實的回信,不見于《柯靈手札集》和《柯靈文集》,照錄如下:
君實同道:
手示奉悉。獲獎一事,早見報端,足下功勞卓越,實至名回,敬認為賀。
于青同道寫《張愛玲評傳》,編張文集,都是功德,若有所命,自當竭綿力薄材。囑任張文集主編名義,可以批准,但盼望看到詳細打算,再作決議。張愛玲姑姑張茂淵、姑父李開弟,此刻上海(住黃河路65號106室),版權題目,最好由出書社方面,獲得他們批准。此事決議后,請先告知,我可以向她們打招(原信這般——編者加)。茂淵佳耦已到高年,她正患病。不然于青無機會可以找她二位聊下。《張愛玲研討》及《材料年夜全》日內另郵寄來,請囑妥為保留,用畢見還。
祝新年如意
柯靈 91.1.2
安徽文藝出書社1992年7月出書了柯靈擔負參謀,金宏達、于青編的四卷本《張愛玲文集》,首印五千冊,出書社最後以為有能夠賣不出往,終極刊行五六十萬套,聽說盜版的比正版的還多。柯靈是只顧不問,仍是如何?他為《張愛玲文集》的出書,畢竟做了哪些工作呢?
柯靈1991年6月21日致信張愛玲的姑父李開弟:“愛玲在美,不知現狀若何,尊處常有聯絡接觸否?安徽文藝出書社正準備出書《張愛玲文集》,編者為金宏達(北京藏書樓副館長)、于青(消息出書署圖書司),我被聘為參謀。關于版權題目,曾告以尊址,囑由安徽文藝出書社直接與茂淵密斯聯繫,不知能否已接上頭?現實上以后生怕只好由足下代表了。《遠寄張愛玲》一文頒發以來,禁區衝破,先后出書愛玲小說、散文集者,據所知,京、滬、寧、粵、閩等地,殆不下7種以上,使年夜陸讀者得以觀賞張愛玲文采,自是一件年夜功德。但愛玲遠在海內,版權力益所關,估計均無下落。此刻當局已公佈《著作權法》,此事已有法可依,足下能否可將上述情形告訴愛玲,使她便于斟酌若何處理此事?安徽文藝出書社曾印行《傅雷譯文集》,裝訂、印刷、紙張均較當真,對愛玲文集,我也以參謀的名義提出,請求留意印刷東西的品質。估量書不會印得太差……附上報載《著作權法》備考。”
柯靈1991年6月23日致信《張愛玲文集》的責編沈小蘭:“小說卷順序按短篇、中篇、長篇擺列,或倒置過去,我看都可以。我所以主意長篇排在最后,是由於看到以前所列目次,多為未脫稿,故有此意。現所列長篇目次為《十八春》《怨女》,都不是張愛玲最出色的作品,《怨女》與《金鎖記》為統一題材,而前者不如后者動聽,是以我仍是感到排在后面為好。但我的看法只供參考,最后仍是請你和金、于二位協商決議。出書闡明中你主意保存的一段,客觀情感顏色較濃,我很懂得你的心境。但此類文字,客不雅些比擬好,我感到金宏達同道的看法不無事理。我不是文集的編者,列名參謀就可以了,校樣請勿見寄。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已于上旬往世,文集版權題目,請和愛玲的姑父李開弟同道聯絡接觸,我已將安徽文藝出書社印行《張愛玲文集》的事告知他。此刻年夜陸也只好由他代表張愛玲了。文集印刷東西的品質題目,由你把關,我就安心了。”
柯靈1991年7月11日致信沈小蘭:“你既然是‘張迷’,文集東西的品質就更有包管了。看來你夠當真的,真令人興奮。張愛玲的姑父比來來信,說出文集事已告知她。我看早點寫信和李開弟師長教師聯絡接觸吧。”
柯靈1991年11月21日致信沈小蘭:“知《張愛玲文集》付梓接近完成,至感欣奮。盡管國際對張愛玲的作品‘評價褒貶紛歧’,有作品在,白紙黑字,雌雄驪黃,讀者自能咀嚼;文學作品的存汰,要由時光做主意,并不取決于多數人的口舌翰墨。你為此事煞費運營,飽嘗‘難言之苦’,很值得感激與敬佩……李開弟師長教師是迷信家,對出書界的情形天然不免隔閡,但人極正派爽直,合情合理,你和他打交道,不會碰到什么艱苦的,請安心好了。”
柯靈1991年11月21日致信李開弟:“得安徽文藝出書社沈小蘭同道信,知《張愛玲文集》付梓接近完成,極為興奮。愛玲文集在國際問世,是一件年夜功德,無論對愛玲小我,對讀者都有興趣義,也是改造開放政策在文藝界的積極表示。附沈小蘭來信,她是‘張迷’,對此書問世出力不少。稿酬題目,請和她直接交涉。另附我復小蘭信,閱后請即付郵發寄為感。”
柯靈1991年12月6日致信李開弟:“致沈小蘭尊函拷貝隨信反璧。我認為您提出的措施,是通情達理的讓步,想必能告竣高興的協定。我給于青、沈小蘭寫了信,提請她們留意:以愛玲的成績和在文壇上的名譽,據國度規則的稿酬措施,以下限(最高一級)付酬,是公平的,不要由於她人在海內,使她受冤枉。信附上,請閱后付郵。”
柯靈1992年2月14日致信沈小蘭:“《張愛玲文集》的印行會有這么些周折,很出我不測。張愛玲給李開弟的‘受權書’當然是真的,是她的親筆,確實無疑。我愿意向你先容一些情形:李師長教師是老留先生,他有不少處事業辦交涉的經歷,所以他訂定的合同草案‘很是具體詳細’(如來信所云)。你社引導以為‘受權書’未經我駐美使館承認,在法令上有效。我早聽李師長教師說到這一點。他有個熟伴侶,是法令界威望,李向他就教過,那位lawyer 就指出過有用有效題目,但以為請使館承認,或請lawyer 公證,要費很多手續,花良多錢,從現實動身,沒有需要如許做……你為出書張愛玲文集所付的心力,我也歷歷如見。你是本書的義務編纂,已很好地盡了本身的職責……‘受權書’復印件附還,從你們出書社的法令態度動身,如許的核實大要是需要的,但我將不告訴李開弟師長教師,不然他將以為是對他極年夜的欺侮……我衷心盼望此事能美滿處理,不再有任何不測。”
《張愛玲文集》需求附錄《張愛玲傳略》。柯靈1991年4月24日致信于青:“來信仰到,《張愛玲傳略》當即分出時光來讀了。看得出你是下了工夫的,很有情感,也不乏獨到的看法;但我感到還有不少可以考慮之處,能否又當,請你斟酌……此信請復制一份,退還給我,并希給金、沈兩位也各復制一份,以便求得共鳴”。柯靈在信中具體羅列了七條看法。華炎天禧·墨箋樓2018年1月16日至23日舉行的“統一下款——廖沫沙、吳祖光、臧克家、袁鷹、柯靈、范小青等名家信札”專場有柯靈1991年5月31日給常君實的手札,此中提到:“于青極有才幹,但有些見解,未盡允洽,我的看法如對她有些用途就好了。”
《張愛玲文集》的責編沈小蘭在《曾被遺忘的傳奇女作家——〈張愛玲文集〉編纂手記》中也對柯靈在《張愛玲文集》出書經過歷程中所作的進獻作了總結:“柯老雖已進進古稀之年,且著書立述、社會運動百事纏身,但仍悵然接收了這一懇求。和某些冊本的聲譽參謀分歧,柯老不只仔細、當真地核閱了文集的篇目,還對文集的編纂編製提出了本身中肯的看法。為了使文集的內在的事務加倍充分、豐盛,柯老還一次次地親往郵局給我這個通俗編纂寄書、寄稿。甚至連版權題目也替我們出書社斟酌到了,多方聯絡、周旋。”
從以上所引資料,我們便可以感知到柯靈簡直為《張愛玲文集》的出書支出了不少血汗,事無巨細。從文集的出書闡明、篇目標編排順序到附錄的內在的事務,柯靈提了不少扶植性的看法。從文集版權的授予到稿酬的約定,柯靈做了不少和諧性任務。
《張愛玲文集》
除此之外,柯靈為國民文學出書社1986年重印《傳奇》供給了支撐。柯靈1992年9月2日致信國民文學出書社劉小沁:“1985年你特地來上海向我借《傳奇》原版的事,我還記得。國民文學出書社重印《傳奇》,給國際重印張愛玲的作品開了頭,是不該忘卻的……”
國民文學出書社1986年重印的張愛玲的小說集《傳奇》、安徽文藝出書社1992年出書的4卷本《張愛玲文集》,現在看來,也不無瑕疵,但那時它們的出書對于張愛玲作品的傳佈和瀏覽的進獻仍是不小的,這是不該忘卻的。柯靈在它們的出書經過歷程中所支出的血汗,也是不該被忘卻的。
三
柯靈為japan(日本)的池上貞子翻譯張愛玲的作品供給了不少支撐。
柯靈1991年8月25日致信李開弟:“茲接japan(日本)董蕾密斯來信,謂japan(日本)池上貞子擬翻譯愛玲小說。我想能將愛玲作品先容到japan(日本),自是功德。現將原信轉奉,請臺察。”
柯靈1991年8月25日致信董蕾:“張愛玲的作品,成績很高,能先容給japan(日本)讀者是功德。盼望池上貞後代士能很快翻譯出來。請將此意傳達。若有什么處所需求效力的,我力所能及,自無不成(我已將池下情況轉告李師長教師)。”
柯靈1991年9月22日致信池上貞子:“來信和研討張愛玲的四篇高文都已收到。惋惜我不懂外文,幸而日文中有漢字,我可以像猜謎一樣琢磨年夜意。……以‘中國文聯’版的《傾城之戀》為藍本,我看很適合。祝您能順遂譯成問世,并取得勝利……據我所知,張愛玲比來委托她的姑父李開弟師長教師為版權代表人,您和他聯絡接觸就比擬便利了。”
柯靈1991年9月23日致信董蕾:“池上貞子翻譯張愛玲的作品,大要會碰到一些艱苦,例若有關情面風氣的事,我想你可以就近輔助,如再有艱苦,可以由她給我寫信。附信請轉交池上。”
柯靈1991年12月6日致信李開弟:“池上貞子的中日文成就若何,我不清楚,她寄了兩份關于愛玲的論文給我,我不懂日文,有力辨識。翻譯原來是難事,以愛玲文筆的韻致,移譯尤難,嚴厲請求生怕很難完成。”
柯靈1992年4月16日致信董蕾:“池上貞子翻譯張愛玲作品,不知已完成否?”
柯靈1992年7月1日致信董蕾:“池上貞子也來了信,她玄月上旬來上海,自當延見(不外玄月中旬,我將往船山、溫州)。往上海藏書樓查材料,我將托人聯絡接觸,盡量爭奪辦到。”
柯靈等待張愛玲的作品擁有更多的讀者,固然他明白張愛玲的作品很難翻譯,但仍然很是支撐japan(日本)的池上貞子翻譯張愛玲的作品,無論是在翻譯藍本的選擇、版權的授予仍是材料的查找等方面,柯靈都賜與了鼎力支撐。可喜的是,1995年3月japan(日本)平常社出書了池上貞子翻譯的短篇小說集《傾城之戀》(包含《傾城之戀》《留情》《金鎖記》)。陜西師范年夜學出書社2013年8月出書了趙怡凡翻譯的池上貞子的《張愛玲:愛·人生·文學》,池上貞子在“后記”中寫道:“在創作各篇文章之際,我遭到了來自各方面的領導、輔助與啟示。以中國已故的柯靈師長教師為首……在予以領導的同時,在筆者停止材料搜集時也賜與了相當年夜的支撐與輔助。”
四
柯靈共享空間在手札中還對張愛玲及其作品作了出色的剖析。
柯靈1991年2月14日致信胡楊:“來信談到對張愛玲的評價題目,我對此毫無研討。我不是實際家,也無此修養。不外有兩點能夠講座場地不會有太年夜的爭議:一是由于她的世家出生和社會經過的事況,筆端掃射的生涯範疇,彌補了新文學創作的空缺點;一是由于她的才幹涵養所凝注的藝術成就和文學功力,和現、今世某些浪得虛名的作品,一加對比,美醜自見。這種成績,自應為關懷新文學工作者所器重。不知高超認為若何?在張愛玲的名著中,《傾城之戀》曾在抗戰時代的上海搬上舞臺,前些年又在噴鼻港拍成片子,《金鎖記》攝制電視片,倒是第一次。從燭照人道幽微這一點來看,《金鎖記》比《傾城之戀》更有深度,也更使人戰栗,歸納為熒屏抽像,無疑是有興趣義的。電視片更名為《昨夜的月亮》,我一向感到,不如原名的渾成天然,這種設法,至今未變。”
柯靈1991年4月24日致信于青:“張愛玲的文學成績,在新文學活動以來占有凸起的位置,應當賜與充足的確定,但不克不及說是完善無疵的。”“張愛玲文學上的勝利,是實至名回,回功于她本身,不是由什么人扶掖的成果。但那時形成的顫動效應,卻有很多報酬的原因。”他盼望于青在撰寫《張愛玲傳略》時“特殊留意,不要有意中對張有涓滴損害。張愛玲是我國文壇值得一見的才女,應當著意愛護”。
柯靈在手札中就若何對待張愛玲的文學成績談了本身的見解,并就張愛玲的部門作品作了點評。當然,柯靈最早追蹤關心張愛玲,是在20世紀40年月。
《萬象》第3年第2期、第3期分兩期連載了張愛玲的中篇小說《心經》,柯靈在第3年第2期的《編纂室》里對張愛玲的創作特點做了精要的點評:“《心經》的作者張愛玲密斯,在近頃小說作者中頗惹人注視,她同時善於繪事,所以她的文字似乎也有光彩光鮮的特點(由於篇幅無限,《心經》只能分兩期登載)。”
1943年11月1日出書的第3年第5期刊發了張愛玲的短篇小說《琉璃瓦》。《萬象》自1944年4月1日出書的第3年第10期開端連載張愛玲的長篇小說《連環套》。柯靈在第3年第12期的《編纂室》里稱贊:“羅洪密斯的《晨》和張愛玲密斯的《連環套》,即以它們篇幅的浩瀚和技能的深度來說,在貧弱的上海文藝界,也該是寶貴的收獲了。”但《連環套》在《萬象》上連載了3次后,就中斷了。柯靈在第4年第1期的《編纂室》對此向讀者告訴:“張愛玲師長教師的《連環套》,這一期只好臨時出席了,對于讀者我們了解難免是一種掃興,也還只好請讀者諒解吧。”柯靈在第4年第2期的《編纂室》又再一次遺憾地告訴讀者:“張愛玲密斯的《連環套》,是隨寫隨刊的,寫文章不克不及像機械一樣定期出品,而雜志每月必出,編者也不得不按時催逼。這天然是一種暴政,並且作者也勢必影響到她作品的完全與協調。是以想把《連環套》臨時中止了。這也是不得已的事,只好請讀者諒解而已。”遺憾的是,《萬象》再也沒有登載《連環套》的未刊部門,而不只是柯靈所說的“臨時出席”“臨時中止”。
此外,1944年5月1日出書的第3卷第11期註銷迅雨(傅雷)的《論張愛玲的小說》。柯靈在本期的《編纂室》點評:“張愛玲密斯是一年來最為唸書界所留意的作者,迅雨師長教師的論文,深入而中肯,可說是近頃僅見的批駁文字。迅雨師長教師專治藝術批駁,近年來盡少執筆,我們很光榮能把這一篇先容于本刊讀者。”
后來,柯靈在本身主編的1946年10月1日的《文報告請示·文明街》上寫有《張愛玲與〈傳奇〉》,簽名“甲文”。陳子善在2004年3月《長城》總第137期寫有《揭開塵封的張愛玲研討史》,公布了他新找到的柯靈的這篇短文。柯靈文中提到張愛玲遭遇“盛名之累”——“上海在失守時代出了一個張愛玲,她的小說與散文頗為讀者所稱讚。可是正由於她成名于失守時代,頒發作品較多,而又不甚選擇頒發刊物,所以成功以后,她難免受了‘盛名之累’。”在這篇文章中,他還預告了張愛玲的《傳奇》行將從頭付梓,并對張愛玲新寫的《題記》(筆者注:這里指確當是張愛玲新寫的《有幾句話同讀者說》)做了精準的歸納綜合。聽說由於這篇短文,柯靈那時遭到“‘左’得心愛的人士的嚴格批駁”。盡管這般,柯靈仍然在本身主編的《文報告請示·浮世繪》第2期(1946年12月3日)刊發了唐人(唐年夜郎)的七律《浮世新詠》之一《讀張愛玲著〈傳奇〉增訂本后》。
由此可知,柯靈不單在本身主編的報刊上刊發張愛玲的小說、關于張愛玲的文章(文學批駁、詩),還親身撰文點評張愛玲及其作品。
(本文系“山東年夜學齊魯青年學者項目贊助”階段性結果之一。)